本文共4878字便捷股票配资,阅读约12分钟
财务报表是管理的重要工具,读懂它则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然而,读懂它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之所以读不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数字和表象迷惑,没吃透经营和报表的本质与底层逻辑。
01
走出数字的迷宫
经营企业,跟持家过日子一样,不能心里没点数儿。作为经营者,怎么才能让自己心里有数儿呢?这就得学会看财务报表。离开报表管理一家现代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但报表上,一行又一行,一列又一列,全是数字。非专业人士看上去不头晕才怪呢!许多老板把看报表视为畏途,当作特烧脑的事情。所以,财务报表又被称为“数字迷宫”。如何才能走出这个数字迷宫呢?关键是弄懂财务报表的编排逻辑。
财务报表不过是几张表,但它的编排非常巧妙:小小报表里面蕴含了无穷的财务信息。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它体现和运用了两种思维,一个是格物思维,另一个是象数思维。
展开剩余90%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就是一门分类的艺术。所谓分类,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什么叫格物呢?就是把不同事物放到不同的格子里。为了方便理解和表达,我们还可以把格子换成筐。格子和筐都是盛东西用的,二者并没有本质不同。
企业里可资利用的东西,可以笼统地称为资源。企业里的资源有很多种,会计上把值钱的并且能说清楚值多少钱的资源装到了一个筐里,给它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资产。把由于某些事情欠别人钱的项目装到了一个筐里,给它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负债。把所有者投到企业里的钱,以及赚的没拿走留在企业的那一部分钱,也给它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所有者权益。
同样道理,会计上把企业卖东西收到的或者是转让东西收到的钱装到了一个筐里,给它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收入。把造东西过程中花掉的,或者是因占用人家东西而花费的钱装到了一个筐里,也给它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费用。它还给收入扣除费用后,落实在企业里的那部分钱,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利润。
这六个大筐,就是所谓会计六大要素。六大要素构成会计报表的一级科目。这六个大筐里的东西,还可以分别装入不同的小筐。不同的小筐上也贴了不同的标签,它们构成会计报表的二级科目。事物有了这种区隔,就可以分门别类地加以对待和处理。由此以来,企业里的经济信息就有了条理,不再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会计不但格物,而且格物之间的关系。企业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事,凡是跟钱有关的,都可以放到六个筐里。但这六个筐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这种数量关系是永恒存在的,就跟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会计上给了它们一个专门的说法,就叫会计恒等式。
企业里,每天人进人出,物进物出,钱进钱出的,太复杂了。如果直接诉诸文字的话,相关的信息说也说不清楚,说也说不完。怎么办呢?财务报表还体现和运用了象数思维。
什么是象数思维?《周易》就是象数思维。按照孔子在《易传•系辞上》里的说法:“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就画一幅画挂到那里,以图代言。图为什么能代言?形象大于思维,一图胜千言。
跟古老的《周易》相类似,报表体现和运用的也是象数思维。它没有把财务信息直接诉诸文字。而是运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勾勒相关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报表就是企业的“八卦”。其实,八卦也不玄虚,不过是挂在眼前的几幅画。具体能透析出哪些信息呢,还需要当事人自己的解读。
02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又叫财务状况表。顾名思义,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张报表。什么叫财务状况呢?以持家过日子做比,就是家底情况,以及债权、债务情况。进一步说,就是我们家里有什么,有多少,欠别人什么,欠别人多少。
当然,做企业跟持家过日子还不完全一样。持家过日子可以没有负债,但做企业绝对不可能没有负债。因为有些往来项目,即使企业现金充裕想结清,也未必能即时结清。从财务角度来说,企业就是这么一个自有资金跟债务资金的结合体。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都是企业某一特定时刻的财务状况。换言之,都是时点数。为什么都是时点数呢?因为不限定在某一时点,无法弄清楚企业的财务状况。某一日的资产负债表,就好比这一天公司来了一群审计师,记录下公司拥有什么东西、要支付的款项,以及二者之间的差额。然后,拉出了一个单子。这个单子就是资产负债表。从某种意义上讲,资产负债表就是给企业拍的一张快照。
资产负债表的左侧是资产,它是企业所拥有或占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企业赖以赚钱的东西,也是花钱买来的东西。但是,买这些东西的钱,并不全是来自企业主,也有一部分来自债权人。因为企业欠他们的,假如企业到期不能清偿债务,他们就有进一步的索取权。这就是所谓负债。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是业主和债主共同拥有的。债主拥有的就叫负债,业主拥有的就叫所有者权益。固然企业是跟债主共同拥有的,但财务上有一个保守原则,要先把别人的刨了去,除去人家的,才是自家的。于是,所有者权益这个科目,就被放在了资产负债表的右下角。
基于风险的考虑,资产是按照流动性排列的。所谓流动性,就是变现的快慢。现金流动性最强,抗风险能力最强,所以被放到了最上边。其他不同性质的资产,依次往下排。债务是按照债务到期日的远近排列的。一年内要到期的债务,也就是所谓流动负债,风险比较大,所以把它往上排,放在最醒目的位置。长期负债,也就是一年后才到期的债务,因为风险比较小,所以紧挨着往下排。
所有者权益则是按照这项资金,留在企业里的时间的长短排列的。当期利润不够分配的时候,就会动用未分配利润,一旦分钱就会动它,所以把它排在了最右下角。除非企业破产清算或因其他原因不再经营,实收资本或注册资本是不能动的,所以把它排在了所有者权益的第一项。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资产占用资金,资金必有来源。所以,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列示的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示企业资金的来龙;资产负债表的左侧,列示的是资产,表示企业资金的去脉。资金有来龙,就必有去脉,所以资产负债表左右两侧恒等。这也是它们能够对应起来,构成表格的原因。
03
利润表:反映企业损益情况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效益情况的一张报表。企业是盈利组织,难道不应该关心它的盈利情况吗?赚了还是赔了,赚了,赚了多少,赔了,赔了多少,心里都得有点数儿。所以,得编利润表。因为不保证每个会计周期都有利润,当出现亏损的时候,企业还有利润吗?叫利润表还合适吗?因此,这张表叫损益表或许更恰当一些。
企业效益,主要通过收支配比得以体现。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经营。什么叫经营呢?经营就是干活,干活就是买东西、造东西、卖东西。买东西就是采购,造东西就是生产,卖东西就是销售。卖东西会产生收入,买东西、造东西则会产生费用,卖东西也会产生费用。买东西、造东西产生的费用又叫生产成本,卖东西产生的费用又叫经营成本。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花的钱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在销售过程中花的钱则叫销售费用。除了直接花钱以外,间接也会花一些钱。在生产过程中,间接花的钱叫制造费用;在销售过程中,间接花的钱则叫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属于比较杂的科目。杂七杂八的、不好归类的项目,都归到它们的名下。
经营收益是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所谓经营收益,就是自己干活挣来的钱。除了经营收益以外,企业还有投资收益,以及政府补贴收入等其他跟经营、投资无关的活动带来的收益。所谓投资收益,就是把钱放到别人那里,别人帮我们挣来的钱。
企业利润,好比一个大水池。这个水池有上水管,也有下水管。上水管往里注水,下水管往外淌水,留在水池子里的就是利润。这个利润池的上水管,既有经营收益,也有投资收益。下水管既有生产成本,也有经营成本,还有其他损失。生产成本就是把东西造出来所花的钱,经营成本就是把东西卖出去所花的钱。
利润表的收入项和费用项,都不是随便编排的。它是以收入为中心,根据该项目与收入的关系依次排列的。谁对收入重要,跟收入的关系近,就把谁往前排。所以,收入下边紧接着就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之后是经营成本。经营成本,也叫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又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放在前面,然后才是制造费用。而经营成本呢,又把销售费用放在前面,然后才是管理费用。
利润表的这种编排逻辑,对经营企业有什么启示呢?企业要提高效益,最基本的办法是开源节流。节流就是削减成本,如何削减成本呢?报表逻辑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下到上,依序进行。首先,看管理费用的某些项目是不是可以砍掉。其次,再看销售和制造费用的某些项目是不是可以砍掉。实在不行,再考虑删减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如果硬砍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就有偷工减料的嫌疑了。
04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动情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动情况的一张报表。为什么要针对现金流动情况单独编列一张报表呢?因为现金流对企业太重要了。
没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死掉,但现金断流的企业很快就会死掉。从法律的角度讲,企业资不抵债,就应该破产倒闭。而事实是,绝大多数企业破产倒闭,不是因为资不抵债,而是因为现金断流。现金是唯一具有支付功能的资产,企业全靠它维持运转。一旦出现现金断流,就会滋生各种麻烦,甚至导致企业休克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不是靠利润活着,而是靠现金流活着。
基于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性,业界人士通常把现金流比作企业的血液。当然,现金流量表所说的现金不单单指货币资金,还包括现金等价物。什么叫现金等价物?就是能起到跟现金一样作用的东西。在国际上,现金等价物主要指三个月以内到期的短期债券。
现金流量表反映某个会计周期,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以及存量情况。什么叫存量?存量就是最后留下了多少,存留的数量。如果把现金看作企业的血液,那么现金流量表就好比是企业的“验血报告单”。验血报告单对人有多重要,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就有多重要。
现金流量表的编排,是建立在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的。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也就是涉及到资金变动的活动,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这三类活动,都会形成现金的流入量、流出量,以及期末的净流量。这三块内容,构成现金流量表的主干。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是否具备造血功能。所谓造血功能,就是依靠自身力量创造现金流的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应是企业现金流主要的来源,但不应是唯一的来源。大公司经营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很强,投资产生现金流的能力也很强。同时,它的融资能力也不差。钱能支付,能平事儿,但它本身不生钱。所以,只有不断地把钱花出去,挣回来,并实现它的动态平衡,才能推动企业价值不断提升。
05
吃透企业,不必算卦
吃透报表的逻辑和结构,是不是就能读懂它了呢?还不行。因为报表上,一行行、一列列的都是数字,而单一财务数字是不说明任何问题的。
数字不说明问题,又该如何透析财务信息呢?借助指标。所谓指标,就是数和数的比。有时候,甚至指标也不一定说明问题,这就得拿自己的指标跟别人的指标比一比。比一比,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这就是所谓的“心里有数儿”。
报表上边既有数字,又有科目。而会计科目的背后,要么是物,要么是事。物和事,换个说法就是所谓业务。从这个角度讲,财务报表的背后是实事、实物、业务,而财务报表不过是实事、实物、业务的概括和抽象。更进一步说,报表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企业。
上述几张会计报表,映射的都是同一个对象,也就是整个企业。所不同的,只是映射的方面、侧面不同而已。既然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侧面,那么它们一定有关系、关联,并且彼此不会矛盾。因为企业这个存在物是有机的,内部要素之间有结构性、系统性,而不是随机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在会计上有个专门的说法,就叫勾稽关系。
在传统中国社会,算卦是推断未知事项的重要办法。算卦,也被看成是很神奇的事情。其实,读懂企业本不需要算卦。因为报表本身就是一幅图画,就是一卦(挂),挂在眼前的一幅画。吃透它,我们所关心的信息就都有了。
文/高可为(作者系聊城大学商学院教授)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5年4期便捷股票配资
铁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